实验室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支持和资源保障,为高水平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为:研究生在学期间,15人获“岐黄杯”优秀博士论文奖,80余人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多人获得重要奖项。此外,评估期内选派多名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发言。通过这些举措,研究生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列举如下:
研究生夏雯雯(导师彭代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探寻桃红四物汤对产后血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桃红四物汤可以减轻线粒体损伤,降低产后血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子宫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成果以“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the Tao Hong Si Wu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blood sta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n vivo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为题,发表在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杂志上。
研究生王妍妍(导师陈卫东),主要从事药代动力学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Hepatology,Cell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5篇。毕业后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生尤良震(导师方朝晖),2019 年赴韩国釜山参加世界糖尿病大会并以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作用影响为主题做大会汇报。研究发现,丹蛭降糖胶囊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的HUVECs损伤具有改善作用,能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介导的内部凋亡途径与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有关,且浓度不同抑制的凋亡途径有差异。
研究生袁亚美(导师方向明),以支气管哮喘病症为主题,开展了平喘宁对寒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其肺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发现平喘宁明显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延缓气道重塑。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研究生蔡荣林(导师胡玲),2016 年撰写的“俞募配穴的理论基础及协同效应机制探讨与思考”论文荣获“岐黄杯”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2018年以“胃俞募配穴针刺对胃扩张状态下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的影响”论文荣获“岐黄杯”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