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获奖情况


2016-2020年建设期内主要获奖情况

 

序号

获奖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及等级

排名

获奖时间

1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与通调机制研究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杨骏、王频、张庆萍、韩为、李飞、吴生兵、柳刚、刘兰英

2016

2

新安医学特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王键、李泽庚、胡建鹏、刘健、方朝晖、杨文明、汪元、张念志、汪瀚、鲍陶陶

2016

3

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和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

胡建鹏、王键、王丽娜

2016

4

临床病证针灸治疗指南

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储浩然

2016

5

益气活血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张念志、陈炜、张一萌、刘玲、

董梅、胡蝶

2017

6

基于“三元论”的中药药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

王鹏

2017

7

周楣声灸法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贺成功,储浩然,朱才丰

2017

8

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刘健、万磊、黄传兵、曹云祥、纵瑞凯

2018

9

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医综合调控的循证研究及推广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方朝晖

2018

10

基于胰岛保护和CINS信号调节的针灸治疗T2DM临床应用推广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袁爱红

2018

11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诊疗策略创新及临床应用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杨文明、鲍远程、韩辉、汪瀚、汪美霞、谢道俊、张波、陈怀珍、董婷、王艳昕、方向、张娟

2018

12

智脑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文明、汪瀚、鲍远程、孙林娟、

汪美霞、张荣信、何望生、黄鹏、

李祥、董薇

2019

13

基于代谢组学的解毒化浊祛瘀法干预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安徽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娟第,杨文明

2018

14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单位)

杨骏

2018

15

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痹思想传承与创新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杨永晖

2018

16

支气管哮喘(哮病)中医药分证治疗研究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李泽庚、朱慧志、方向明、童佳兵、鹿林、李乔、王传博、杨程

2018

17

基于胰岛保护和CINS信号调节的针灸治疗T2DM临床应用推广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袁爱红,查必祥,江勇,邵俊,赵永华,

黄日龙

2019

18

基于临床疗效的中药华蟾素关键技术系统研究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李庆林

2019

19

华佗牌救心丸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提升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吴德玲

2019

20

皖东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彭华胜

2019

21

抗肿瘤中药活性小分子结构改造关键技术方法在创新药物研发中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汪电雷第一

2019

22

口服固体制剂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桂双英

2020

23

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学术研究

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王键,黄辉

2020

24

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研究突破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杨骏,袁爱红,李传富,张庆萍,王颖,

邵俊,徐春生,汪林英,查必祥,张金静

2020

25

以能力和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卓越中西医结合医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蔡标,储全根

2020

26

隔物灸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贺成功

2020

27

基于通调机制的针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李飞,徐磊,姜天鑫,赵永华,孙长乐,李申林,李思斌,汪锋

2020

28

针刺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及抗炎的机制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刘自兵,张新芳,项水英,秦勤,林先刚

2020

29

平喘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方向明,李泽庚,袁亚美,王丽娜,王心恒

2020

30

中医艾灸关键性治疗技术和辅助技术研发及应用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贺成功,蔡圣朝,胡玲,吴子建,朱才丰,龙红慧

2020